人力资源 > 正文

何辉:有更多公平机会“国考热”才会降温

2013-11-25 11:31:55 来源:环球时报

昨天,国家公务员考试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据报道,这次考试共111.9万人参加,平均录用比57:1,竞争依然激烈。在公务员考试走热的同时,社会舆论对大学毕业生蜂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批评、指责也越来越多。

舆论如果将矛头指向选择加入公务员考试队伍的个体,这样做恐怕不合适。一个人选择走什么样的职业道路是个人自由。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从自身能力与潜力判断的确适合当公务员,那么选择公务员职业是其个体发展的合理选择。这无可厚非。只有从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角度看,对此感到担忧并进行批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倘若一个现代国家所拥有的最优秀人才如果都向政府部门集中,对于社会创新、进步的影响的确是消极的。

可以说,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日益受到追捧,已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人选择问题,它同制度的设计、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关。如果回顾改革开放不久的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备受舆论关注的“下海潮”,我们就会看到在那个时代,许多公务员希望走上创业道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是在那个时代,很多大学毕业生也不愿做公务员,而选择去企业或直接自己创业。这说明就在十多年前,中国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与当公务员相比,自己经商或进入企业、从事其他职业道路可以获得更大的人生价值。

因此,如今大学毕业生的选择说明一个事实,即他们认为公务员职业对个人来说是条好路子。好在哪里?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工作稳定,薪资社会福利有保障,且超过社会平均水平。与之相比,步入社会创业成功的成本越来越大,而风险却日益增加,人们有理由从经济角度考虑,做出“经济的”选择。

从“下海潮”到“国考热”的演变来看,要改变现状,批评青年人贪图安逸不会有积极效果,还得从制度设计与社会价值取向入手进行改变。对于政府而言,在近期最值得入手去做的,应该是制定政策鼓励创新与创业,应从法律、法规这些社会基本制度设计出发,降低创新与创业的成本。比如,我国虽然已对注册公司在注册资金等方面大大降低门槛,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各种障碍依旧存在,许多大学毕业生有创业的志向与点子,却往往因各种“玻璃门”而放弃创业的道路。同时,行政机关进行制度设计不能站在本位主义,将公务员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应充分考虑社会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简言之,只有向社会提供多种公平发展机会,破除官本位主义,激发人们创新的激情,才能使“国考热”降温。▲(何辉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