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京津冀百家医院17项影像检查互认:谁的利好,谁的利空?

2016-12-27 11:32:46 来源:36氪

北京市卫计委12月26日公布信息,经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研究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开放102家医疗机构试点互认17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实际上,作为三地试点医疗机构第一批结果互认项目,今年10月1日起,三地首批132家医疗机构就已实现了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三地已有132家医疗机构、有27个项目实现互认。

京津冀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是指患者在京津冀任一试点医疗机构就医时,获得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如需前往其他试点医疗机构进一步就诊,其他试点医疗机构应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使用患者在试点医疗机构已获得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进行诊治,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首批试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项目共17项,包括7项常规医用X射线摄影、5项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检查项目和5项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项目,均为医学影像学科最为常用、易于标准化、且有一定地方共享工作基础的检查项目。

对于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容易产生较大变化,且对疾病目前诊断有一定影响的、既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的时效性对疾病的诊断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有必要进一步检查的情形,其他试点医疗机构应对有关共享项目进行复查。

目前,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内容,仅限于试点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设备获得的、实行项目共享的医学影像图像。

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实施,须建立在各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质量和技术同质化标准的基础上。为此,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组织三地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开展相关质量控制工作。一方面,组建京津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工作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地开展人员培训、现场检查、图像评分等工作。

另一方面,组织三地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京津冀三地医学影像检查图像资料共享指南(试行)》,作为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规范。此外,为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识别,三地商定,在试行共享的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图像资料上医疗机构名称后增加“-GX”标识,作为共享试点医疗机构的统一标识。

在政府大力推动检验、影像检查互认的大趋势下,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变化将是对谁的利好,对谁的利空?

首先,利好区域医疗云、远程医疗。检查互认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减少浪费,而云共享则是实现机构间信息共享到目前为止最高效的方式。可以预见,未来京津冀区域医疗云的行程将是大势所趋。远程医疗与此同理,结果互认将进一步增强远程医疗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利空第三方影像、检验中心。本来,政府推动检验、影像结果互认是一种开放的趋势,是有利于市场主体的。但实现结果互认的前提,是达到政府的标准。社会办医多年的经验告诉大家,任何一道认证都有可能意味着玻璃门的存在。另外,结果互认有可能进一步释放地方不饱和检验和影像资源的利用,挤压第三方机构的市场空间。

第三,利好检验、影像设备。政府推动结果互认、提高医疗均质化,仍然更多是希望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的紧张,推动医疗资源的下沉。而大医院间的结果互认显然于此意义不大,必然是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结果互认才有此意义。而基层医院至少需要在硬件上达到政府标准。在医疗设备国产化的大趋势下,将进一步有利于国产医疗设备开拓市场。

第四,利好人工智能,当然这建立在前期医疗云搭建的基础上。医疗云有利于医疗数据的存储和共享,这正是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但这一点显得比较遥远,就算技术成熟,政策上是否允许也需要打上很大的问号。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