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
罕见疾病又被称作“孤儿病”,顾名思义就是发病人数相对较少的疾病,比如美国将发病人数少于20万的定义为罕见病,而欧洲将发病率低于1/2000的定义为罕见病。我国虽然对罕见病没有明确定义,但也非常重视罕见病的治疗。近年来,许多大型药企及新兴药企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罕见病药物(孤儿药)开发,市场上获批的孤儿药数量也迅速飙升,让一直备受“冷落”的孤儿药市场“受宠若惊”,最新一期美国《ACS药物化学通讯》(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对其原因进行了深挖,让笔者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
1.政策因素
孤儿药市场突然“热”起来,其最大的原因应该还是得益于政策因素。1983年,美国FDA率先颁布了对孤儿药开发的激励措施,随后,日本与欧盟也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颁布相应的孤儿药开发激励措施。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也明确了对孤儿药的特殊激励对待。
总结各国激励措施的核心内容,企业最为关心的点在于政策给与开发企业7-10年的市场专营权。而7-10年的市场专营权可以让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
2.市场因素
近年来,各大主流疾病领域的药物开发加速,药物数量也急剧增加,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饱和,这使得这写疾病领域的药物开发压力不断增大,新上市的药物所面临的竞争太大,在价格、报销标准上均存在很大压力。
与之不同的是,由于之前不受重视,很多罕见病药物市场远未达到饱和,虽然市场相对较小,但相应药物开发企业也少,市场需求很高,而且,这类疾病药物一旦开发成功,可迅速获取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在可获得更高的价格补偿。
3.技术推进因素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让罕见病药物的开发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比如基因组学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常见疾病实际上是多种单独(遗传的)罕见疾病的组合。与此同时,基因疗法、反义疗法等技术又让我们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靶向治疗。概括的说,就是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罕见病的识别及药物开发变得更加简便可行了。
4.制药企业自身因素
对于孤儿药开发的兴趣,与制药企业自身情况也是由很大关系的。笔者想把制药企业分为大型制药企业和小型新兴制药企业来谈。
对于传统大型制药企业,主流药物当然是其主攻方向,但近年来药物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新兴药企也在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这写压力迫使这些公司不得不转移一部分注意力来开发孤儿药。简单的说,孤儿药是这些药企躲避市场竞争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小型新兴企业,主流治疗领域的竞争会让其“应接不暇”,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与大型制药企业去竞争市场份额,而有政策鼓励的孤儿药市场就成了其发展的机会,选择孤儿药市场也在最大程度上逃避了与大型制药企业的竞争。
此外,选择相应的孤儿药开发海域制药企业的技术背景有很大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开发熟悉领域的药物:比如,那些一直致力于癫痫药物开发的制药企业,或许会倾向于开发罕见癫痫综合征药物,因为这是其熟悉的领域;2.老药新用:那些对某一个药物的研究非常透彻,乃至于其用该药物尝试一些罕见病的治疗;3.治疗机制相关:比如戈谢氏病是一种罕见病,但研究发现其生物学特性于帕金森病相似,这就吸引了帕金森病药物开发企业来开发这类药物。
小结
最新一期美国《ACS药物化学通讯》(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给出了上图总结了孤儿药市场变“热”的关键因素。总的来说,孤儿药市场变“热”不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技术推进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促进的成果。
主要参考:《Drivers of Orphan Drug Development》
原标题:孤儿药市场解码:坐久了“冷板凳”的孤儿药市场为何突然变“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