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公立医院再扩张 中小医院要被挤死?

2018-01-24 14:15:21 来源:医药观察家网

就在中国公立医院纷纷扩张,增加床位之时,控制过度膨胀之声再度响起,寒风瑟瑟。

有学者疾呼:“没有一个国家出现过我们国家医疗行业这种特征,就是三级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就连国外学者都看不下去,说“中国住院的人太多了!”

公立医院越做越大

近日,东莞出台《东莞市建设区域中心医院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5年内建成5所三甲医院。而青岛也明确未来几年,建成11家三甲医院,总床位数逾万张。

为什么三甲医院越做越大?日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抛出一个问题。

有卫计委官员将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朱恒鹏对此并不认同。他阐述道,超过3000张病床的医院几乎全在中国大陆,而且全是公立医院,全世界私立医院很少有超过1500张床的。

朱恒鹏指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事花公家的钱,做着自己的规模,根本就不顾虑那么多。”住院人次越来越高,意味着巨额财政投入将被这些公立医院吞噬。

目前,中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过度住院现象。

民营医院发展困局

前一段时间,国家陆续释放声音,支持社会办医。有论者分析,民营医院在数量上超越了公立医院,意味着民营医院的最好时代来了。

然而,按照现在公立医院的体量和质量,在趋向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民营医院在患者争夺战中,往往会败下阵来。为了赢得战争,必须在人才和医技上夺得先机。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宿迁模式。当年,宿迁一口气卖光了公立医院,在药品和器械进价上,民营医院不必受到招标平台的制约,进价低于政府采购价,因而可以让利给患者。

不过,这套模式运营十年之后,人们发现,在竞争出质量这个命题下,宿迁的民营医院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发展相对缓慢,一个很大原因是人才、技术欠缺,背后逻辑是资金投入。

于是,宿迁耗资18亿重建了全市唯一的公立医院——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有人说这是走了回头路,也有人认为这不是改革的风向变了,而是实事求是。

医院规模多大才合适

事实上,这些年国家和省市也出台了多个政策严格控制医院规模。比如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要求,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对超出规模标准的要逐步压缩床位。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10%。

医院规模多大才合适?2016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2020年,我国医院要达到4.8万家,其中,公立医院3.3万家、社会办医院1.5万家;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

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5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8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1000张。

让患者从医院走出来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似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评判指向,那就是床位数量。其中的利益牵扯,或许和医保资金有一定的关系。

近日,安徽某医院骗保事件被媒体曝光。在不少人看来,这是全国骗保的一个小缩影。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类似的事件都会存在,制度或者监督只是在尽可能缩小到最低程度。

个别地区,简直是一床难求。需要住院的没病床,不用住院的,却赖在病床上。有人说,如果不是住院才能报销,相信很多人都选择不住院。

去年年底,美国两届前总统医疗体制改革顾问、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伦理与政策学院副院长兼主席Ezekiel Emanuel也表示,“中国住院的人太多了!”

Emanul援引数据说,在卫生总支出用于医院服务上的比重,德国只有29%,美国只有32%,而中国占了65%。他建议,应让更多的人从医院里面走出来。

这就需要配套设施,鼓励医生开设自己的诊所,把患者从医院中分流出来,以及建立更多家庭护理的体系和医院之外理疗的机构。

按照这种思路,将要减少人们对医院资源的过度依赖。如果真的如此,那就得进行资源重构,只不过,对于医改多年的中国来说,能否弯道超车呢?

内容来源:医药地方台(yiyaoguanchajia)

作者:三耳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