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croypc
在“4+7”带量采购及其引发的蝴蝶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医药行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打乱了很多企业战略部署的同时,也让部分企业陷入挑战与抉择。
2019年,“4+7带量采购”进入关键执行期,与此同时,药企如何思考自身的转变以迎接挑战?第二批带量采购品种何时公布?新一轮轮带量采购中将呈现哪些新趋势?……行业内遍布着各种猜测的声音。
第81届药交会期间,新浪医药针对上述问题向部分与会专家了解到相关情况,他们从不同方面解答了行业的猜测。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4+7
2018年12月,成都倍特替诺福韦二吡呋酯96%以及正大天晴恩替卡韦93%的降幅进入带量采购,让此前一度被低估的带量采购震撼了整个行业。从政策制定和制度改革出发点的角度来说,这一结果代表着“4+7”带量采购试点前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在资深医药界专家、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看来,“4+7”政策是非同寻常的:不仅是国家医保局的首秀,体现了国家思想,而且降低幅度超出预期,市场规模上也属第一。这都说明“4+7”政策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
落地执行情况也佐证了这一成功。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截至2019年4月14日24点,“4+7”试点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涉及的25个中选品种采购总量达到了4.38亿片支,总金额共计5.33亿元,已经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超出了预期。
长久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包括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平安证券首席分析师叶寅表示,医药行业已从“九龙治水”、“多头监管”的阶段过渡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正本清源”阶段,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监局等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深刻改写着医药行业生态,“4+7”带量采购试图解决原研药份额过高价格过高、仿制药价格过高等市场乱象。
这与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部署的四个目标任务相呼应:一是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二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三是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四是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如今,随着“4+7”带量采购进入关键执行落地期,未中选品种、原研品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仿制药为主的药企面临大幅降价的压力,经营利润也将受到冲击。
兴业证券认为,“4+7”带量采购刷新了药品最低价中标记录。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意味着高毛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4+7” 药企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与突破
“4+7”带量采购冲击波下,许多药企不得不做出调整。
一大批药企正在重新聚焦核心业务以及战略转型,公司已有的仿制药立项项目被砍、研发机构毁约率大增。一位不具名药企市场负责人告诉新浪医药,其所在公司一个新药获批后,因为国内某巨头公司同种药物进入“4+7”试点,现已不愿多做推广,同时“几个仿制药项目被砍”。这其实对企业本身是个很大的冲击与变动。
研发投入迅速增加成为一个可见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恒瑞这类向来以高研发投入见长的明星公司中,科伦、康弘药业、现代制药等领域佼佼者也均投入不小。在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影响下,由仿制药向高壁垒仿制药、创新药转型升级,成了一条受追捧的路径。
同样在“4+7”大背景下,作出改变的还有实力雄厚的外资药企,“下基层”去到三四五线城市成为其首要选择。安永大中华区风险咨询服务医药行业合伙人吴晓颖表示,“过去跨国企业大部分营销能力包括目标群体都是集中一、二线城市大医院。‘4+7’后,跨国药企一定会调整营销战略,加速对广域市场的进攻。”
据此前独家获得的消息,辉瑞在立普妥带量采购落标之后,立普妥所在的心血管团队人数不降反增,扩岗2000人,主要推广方向,便是下沉到民营医院和乡镇。
除了将过期原研药市场下沉,跨国药企也在寻求其他路径。一种方式,便是采用降价策略并向即将调整的医保目录抛出“橄榄枝”,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将过专利期的原研药资产剥离,4月23日,礼来宣布与亿腾医药签署协议,向其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大陆的权利,以及位于苏州的希刻劳生产工厂。
作为新政策生态下的必然产物,耿鸿武表示,‘4+7’带量采购引发了全行业整体焦虑。他建议企业家要有历史观,站在长期的中国医改的角度,看清“4+7”的本质,当前中国医药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未来大健康产业的红利一定会被这些合规合法的、大型的企业分享。他还鼓励企业家要以技术为核心大力进行产品创新,依托互联网积极探索新模式。
在路上的第二批“4+7”
第一批“4+7”带量采购余威未消,第二批带量采购却已经在路上。
据2019中国DTP及处方药零售大会了解到的消息,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品种已经基本选定。相关方面人士透露了这一信息,但是更多的信息现阶段还不方便披露。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咨询部总监盛杨佶也表示,“带量采购是基于医保控费大背景下出台的应对政策,目前第一批中标品种已经开始采购并进入医院市场销售,预计第二批带量采购也将很快到来。”
但对于第二批甚至是第三批,将会有哪些品种进行带量采购目前争议较大。盛杨佶认为,在品种筛选上会有以下几点逻辑:一是药品供应能力和质量必须要能够保证;二是要考虑药品的市场需求;三是价格虚高的药品价格要趋于合理化。
此前东吴证券分析认为,鉴于首批带量采购品种医院采购量较好,预计第二批品种有望于下半年出炉,并且主要集中在抗感染类、降压降糖类、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药品,同时终端销售额大,并且有厂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将会包括阿卡波糖、克拉霉素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品种。
来源:东吴证券、经七纬五
但第二批品种降价幅度会不会越来越大,价格厮杀将更加激烈?耿鸿武认为,这一论点纯属猜想。目前并没有关于第二批的具体方案释出,无法判断降价力度,希望行业内不要主观臆断,造成混乱。基于第一轮带量采购带来的冲击,目前仍有不少业内人士相信第二轮带量采购的价格厮杀会更激烈。
存在分歧的还有对跨国药企介入竞争的认识。一些行业人士直言担心,部分跨国药企一旦开始着手以低价杀入进来,将对国内的仿制药企业有更大的冲击。但事实终究需要面对,5月6日,诺华旗下山德士(中国)生产的瑞舒伐他汀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仿制药质量与疗效的一致性评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进口药品,这不但是跨国药企在一致性评价打响的第一枪,同时也意味着国外药企针对仿制药开始了布局。
盛杨佶则认为不必过度担心,“4+7”带量采购药品降价幅度较高,外资难有成本优势,落选较多,因此带量采购或是本土药企与外资药企合作的契机,具有零售渠道优势的本土企业,或可与外企合作拓展院外市场,渠道下沉抓住剩余市场。